2020四川成都护士资格证补办程序有哪些

一、成都护士资格证的补办流程

1、申请人持相关的材料在每年的5月中旬、10月中旬交市卫生人才中心进行审核。2、材料经审核无误后,我中心将以上材料交市人事局考试中心办理。3、由市人事局考试中心通知申请人前去补办资格证书。

二、所需的材料

1、刊登遗失声明(在当地日报注明姓名、工作单位、执业证书编号、发证时间、种类,并声明作废);2、出具工作单位证明(使用单位公用笺,说明遗失原因,盖公章);3、身份证复印件(A4纸);4、原执业证书正本或副本的原件;5、护士首次注册申请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护士注册健康查体表(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查体,心电图、肝功、X线或胸透报告单应贴在背面);7、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聘用证明(使用单位公用笺,盖公章);

相关新闻

2020成都暂住证办理证件有哪些

一、申报登记办理材料1、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2、以下居住地住址证明之一:房屋所有权证明(未取得产权证的出具购房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房屋租赁合同、单位出具的住宿证明、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原件)。二、申报居住登记满6个月后申领居住证(一)自己购房1、已取得房产证:本人的房产证

2020四川成都网上申请车辆免检流程包括哪些

成都网上申请车辆免检流程7月30日起,成都在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中新增申领免检标志功能,驾驶员办理该项业务不用再跑一趟公安窗口或者邮政代办点,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另外,“交管12123”APP上进行人脸识别网上认证的功能也将于今后实现,进一步方便驾驶员办理车驾管业务。目前,“交

2020成都住房补贴的办理满足手续有哪些

一、住房补贴的办理流程1、单位咨询(1) 单位通过电话或上门方式,咨询有关开户情况。(2) 单位可通过上网下载相关表格,或上门领取电子表格。2、填写表格准备资料(1) 单位可在网上下载《单位住房补贴资金委托管理协议》、《单位缴存住房补贴资金委托管理登记表》、《单位缴存住房补贴委托管理资金核定表》填写

2020四川成都护照遗失怎么办理手续包括什么

成都市护照遗失怎么办理流程一、补办需要材料1、近期免冠照一张、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在居住地补办则还需提供有效居住证)二、补办流程护照持有者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补办,填写相应申请表三、成都市出入境接待中心及各区市县出入境办证大厅1、高新区出入境接待大厅:高新区天府一街1008

四川成都市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满足证件有哪些2020

一、贷款证明材料:1、入学的新生及已经开通生源地助学贷款省市内高校开通生源地助学贷款省市籍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已先期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完成,通过预申请的审核的学生,须由毕业中学或高校出具开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省市证明材料。2、已经开通生源地助学贷款省市外高校开通生源地助学贷款省市籍在

丧假国家批准多少天

一、丧假国家批准多少天员工休丧假的具体操作可参考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法律规定:1、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2、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

四川成都市房产证换不动产证材料包含哪些

一、房产证更换不动产登记证需要的材料(1)登记申请书;(2)申请人、代理人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3)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4)不动产界址、面积等材料;(5)与他人利害关系的说明材料;(6)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材料二、

试用期离职证明怎么样写

一、实习期离职证明范本离职证明兹证明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 , 自xx年xx月xx日入职我公司担任xx部门xx一职,至xx年xx月xx日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在此工作期间无不良表现,工作良好,同事关系融洽。经公司慎重考虑准予其离职,已办理离职手续。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特此证明。日期

2020最近退休政策

一、2020最近退休政策(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

韶关武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设立审批办理地方

一、办理地点韶关市武江区新兴路19号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1986年)第八条学校的开办、合并或停办,须经县(市、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
3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