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因
大学毕业生
你们住得还好吗?
早前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刻画了以主人公郭*萍为代表的“房奴”群体。她名校毕业,在大城市谋生,收入微薄却立誓买“大房子”。但现实是,刚毕业的很多大学生根本不敢奢望在城市买房。更多的大学生还是现实地通过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但现在,租房也逐渐成了问题。
今年以来,楼市调控政策之下,房价渐渐显露颓势,作为与住房市场此消彼长的租房市场,房租成本却越来越高,让很多年轻人难以租到合适的房子。
买房难,租房也难,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一直未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他们一般不符合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准入条件也不适用于青年人。尽管我们可以将此解释为:大学毕业生处于暂时的“夹心层”,他们正在社会阶梯上逐步上行,只是由于当前收入与当前住房需求不匹配导致了“暂时性的住房困难”。然而,这种暂时性住房困难却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构建人才高地,留住人才,是很多城市努力的方向,如果因为一个落脚安身的问题而导致人才的被迫流失,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负面效应。
了解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情况的意义就在于此,同时也不限于此。
房租太高只好合租
昨天下午,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10位外地大学毕业生,了解他们的住房情况。调查显示,10位受访者中有8人租房居住;1人已经买房,但由于新房没有装修,并且离单位太远,目前依然租房;1人住在公司宿舍。
10位受访者中7人称,目前房租太高,只好选择合租。他们表示,每年要拿出几千块钱交给房东,无奈而心疼;2人表示,自己收入还可以,租房只是个过渡,可以应付得来;还有1人庆幸公司包住宿,可以省下一笔很大的开销。
调查呈现
40%受访者对目前住房状况不满意
“房东催着交房租,半年的房租一共4800元,最近感觉压力特别大。”小陈在南京珠江路一家电脑公司做销售,最近被房租的事情搅得心神不宁。老家安徽的小陈本科一毕业就来南京打拼,工作已经两年了。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友很多像小陈一样毕业不久,其中10%的网友今年才毕业,49%的网友毕业于2007年-2009年之间,还有41%的网友毕业得更早;参加工作超过三年的占40%,少于三年或者刚满三年的占到60%。
小陈说,来南京两年换了两份工作,月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除了交房租外,水电气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其他其开销,生活已经是捉襟见肘。大学毕业生由于工作不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划分到低收入群体范畴。调查显示,33%的网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网友的月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2000-5000元,这部分网友占51%;其他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了16%。
对于家庭条件好、收入比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可以很快实现买房的梦想。但家庭情况一般、收入低的人,买不起房子只能选择其他方式居住。本期调查中,35%的网友在租房;28%自己已经买房;27%和家人住在一起;2%借住在朋友或者亲戚家;还有8%住在单位宿舍。
据小陈介绍,他和同事合租一套两居室,房租每月1500元,因为自己住的房间稍大,每月分担800元,房租成为他每月最大的开销,有点难以承受。事实上,在对房租水平的感受上,62%的网友认为偏高,让人吃不消,希望降低。为了分担高额房租,合租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无奈的选择,本期调查中就有31%的被调查者称自己正在和别人合租。
“我们现在租的两居室面积50平方米左右,房东为了方便出租,重新装修过,有空调、有衣柜、有厨房,住着还算满意。”小陈认为,满意的代价是高房租。而事实上,此次调查中,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并不满意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占比达40%。
专家访谈
针对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东大张*坤教授认为:
最佳方案是建公寓性租赁房
“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也需要分清层次,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大学毕业生,在住房问题上面临的困难小一些,这部分是少数。来自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小城镇的大学毕业生是真正的困难人群。”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张*坤教授说,“随着城市的发展,房价不断上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收入跟不上房价,这些原因必然会导致住房难问题。”
“在我个人看来,目前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保障性住房政策都不是最佳的。”张*坤认为,现有的保障性住房政策都是针对家庭的(结过婚以后的),针对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到结婚之前这段时间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依然是个空白。
据张*坤教授介绍,他参与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建设研究》,就是为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困难问题提供一个有效途径。他指出,最具可能性、科学性、操作性的方案就是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建造一些公寓性住房,这些公寓作为社会公共产品低价租赁给大学毕业生。“公寓面积不要太大,但要针对毕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租金尽可能的低,最好不要超过收入的10%。”
那么,建造这些公寓的钱哪来呢?张*坤认为,一部分来自政府财政,政府也可以提供土地成本。另一部分来自社会资本,包括民营企业、开发商等。这些公寓建好以后,只出租不出售,产权和收益归投资方和政府共有。“我们算过一笔账,仅仅把房租作为收益,五六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投资这种社会公益事业,既能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又可以给投资方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张*坤认为,建设公寓性住房是目前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最好途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化,也不可能一次性解决,要分梯度、分步骤地逐渐解决。同时,这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承担。大学毕业生作为当事人要认识现实,不要抱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住房问题。”